微信扫码

  • 暂无联系客服
销售热线:020-82198859
Cloud Zoom small image

产 地:山东

品 牌:天力

产 品 名:维生素C

外 文 名:Ascorbic Acid

别 称:抗坏血酸

含 量:99.9%

分 子 式:C6H8O6

CAS 号:50-81-7

熔 点:190~192℃

名称:山东天力维生素C
可在线通过咨询了解详情
 
通过以下按钮进入下一步

维生素c

维生素C 的结构类似葡萄糖,是一种多羟基化合物,其分子中第2 及第3 位上两个相邻的烯醇式羟基极易解离而释出H+,故具有酸的性质,又称抗坏血酸。维生素C 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很容易被氧化成脱氢维生素C,但其反应是可逆的,并且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具有同样的生理功能,但脱氢抗坏血酸若继续氧化,生成二酮古乐糖酸,则反应不可逆而完全失去生理效能。  
中文名维生素C,抗坏血酸外文名Ascorbic Acid熔    点190 - 192℃
溶解性333 g/L (20℃)比旋度+20.5°至+21.5°分子量176.12
分子式C6H8O6密    度1.954g/cm3

组成结构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是一种含有6个碳原子的酸性多羟基化合物,分子式为C6H8O6,分子量为176.1。
天然存在的抗坏血酸有L型和D型2种,后者无生物活性。维生素C是呈无色无臭的片状晶体,易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在酸性环境中稳定,遇空气中氧、热、光、碱性物质,特别是由氧化酶及痕量铜、铁等金属离子存在时,可促进其氧化破坏。氧化酶一般在蔬菜中含量较多,故蔬菜储存过程中都有不同程度流失。但在某些果实中含有的生物类黄酮,能保护其稳定性。

理化性质

 
外观:无色晶体
沸点:无
熔点:190~192℃
酸性:维生素C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基,尤其是C3位OH由于受共轭效应的影响,酸性较强(pK
=4.17);C2位OH由于形成分子内氢键,酸性极弱(pK
=11.75)。故维生素C一般表现为一元酸,可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钠盐。
紫外线吸收最大值:245nm
荧光光谱
激发波长:无
荧光波长:无
英文名称:Vitamin C  
CAS号50-81-7
EINECS号200-066-2
InChI编码InChI=1/C6H8O6/c7-1-2⑻5-3⑼4⑽6⑾12-5/h2,5,7-10H,1H2/t2-,5+/m0/s1
分子量176.13
IUPAC名2,3,5,6-四羟基-2-己烯酸-4-内酯
在干燥空气中比较稳定,不纯和许多天然产品,能被空气和光线氧化,其水溶液不稳定,很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尤其是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很快被氧化。遇光、 热、铁和铜等金属离子均会加速氧化。能形成稳定的金属盐。为相对强的还原剂,贮存日久色变深,成不同程度的浅黄色。半数致死量(小鼠、静脉)LC50:518mg/kg
遇空气和加热都易引起变质,在碱性溶液中易于氧化而失效。在空气条件下。在水溶液中迅速变质,是强还原剂。
广泛分布于动植物体内。干燥时对空气稳定。水溶液迅速被空气氧化。  

药物功能

防治疾病

缓解白癜风
00001. 
黑色素的生成、转移与降解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均可影响其代谢,导致皮肤颜色变化。经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00002. 
00003. 
酪氨酸—酪氨酸酶反应受到干扰便影响了黑色素的合成。以抗坏血酸(维生素C)为例,如在这一反应中加入抗坏血酸,就会阻止多巴< 进一步氧化为多巴色素,并使已合成的多巴酶被还原为多巴,以致黑色素不能合成。
00004. 
00005. 
很多白癜风患者就对VC特别敏感,看到某某含有VC就不敢食用,这其实是不必要的!对于VC的食用量,是要适量就行,毕竟它也是人体不可缺失的。
00006. 
降低癌症发病
00001. 
全世界专家们的研究清楚地表明,每天吃新鲜水果,特别是柑桔类水果,胃癌、食管癌、口腔癌、咽癌及宫颈癌的发病率会大大降低,还有些研究指出含维生素C丰富的水果有助于预防结肠癌和肺癌。
00002. 
00003. 
在美国,30年代胃癌在死亡病因中占第一位,但近年来胃癌下降到第七位,研究人员意识到,这种超常的健康趋势并不是归功于任何医疗措施,事实上是由于食物有了冰箱冷藏,加以空运发达,人们能够吃到更新鲜的水果和蔬菜,而吃盐腌或渍的食物相对的减少的缘故。日本北部胃癌发病率始终很高,那里人们喜欢用盐腌渍的食品,喜欢大酱、腌菜和咸鱼。虽有冰箱,但饮食习惯没有改变。另外,伊朗部分地区的胃癌发病率也很高,没有什么其他解释,只是因为人们营养太差,能进的水果与蔬菜很少,维生素C摄入量严重不足。专家们早已证明维生素A与肺癌的密切关系,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医学院的研究发现,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水平降低,对肺癌有着更为重要的联系。此外,多项研究分别证实,摄入维生素C不足,与子宫颈癌、直肠癌的多发,均有密切关系。
00004. 
00005. 
维生素C能阻断致癌物亚硝酸铵的形成。盐腌、渍和熏制食品含亚硝酸盐(咸肉、香肠之类也一样),亚硝酸盐与胺在胃中结合形成致癌物亚硝酸铵。不少亚硝酸盐也来自新鲜食物,它们开始是以硝酸盐形式存在,那是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唾液中的细菌使自然硝酸盐变成亚硝酸盐,在胃酸作用下,亚硝酸盐会合成亚硝酸铵。这些情况下不知不觉地在你胃中进行除非你吃了含维生素C的食物。专家们的研究表明:将亚硝酸物与胺放在一起,同时加入维生素C,维生素C能阻断亚硝胺的形成。
00006. 
00007. 
动物实验显示:小鼠喂以亚硝酸盐和胺后得了肿瘤,而在食物内加入维生素C,显示出肿瘤被抑制。这是因为亚硝酸物首先与维生素C反应,导致没有足够的亚硝酸物与胺结合成亚硝酸胺。在进食的时间时里,维生素C与亚硝酸物反应最佳,因为这时胃的酸度正好发挥维生素C催化剂作用。上述情况同样发生在胃里,蔬菜中虽天然地含有亚硝酸盐,但同时也含有足够的维生素C。因此,你不必为食用蔬菜担心,问题是要注意蔬菜的保存和烹调,尽量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00008. 
00009. 
临床研究发现,各类晚期癌症注射大剂量维生素C,每天10-30克,能明显地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大量摄入维生素C,可以制造大量免疫球蛋白,可以使抗癌的淋巴细胞高效率地发挥作用(但大量的维生素C有使吞噬细胞降低吞噬能力的作用)。英国科学家们也观察到,人们白细胞中维生素C的含量与年龄成反比。也就是说,随着年龄的增加,白细胞中维生素C含量呈下降趋势(也许,这也是老年人免疫功能较差、癌症易于在老年人向上发生的因素之一)。若给老年人每天补充维生素C80毫克,9个月之后,其白细胞维生素C含量可恢复到年轻人水平。还有人认为血液中维生素C水平的高低,与老年人的寿命长短成正比例。一美国医生说,他发现血液中维生素C水平高的人寿命长。虽说这类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佐证,但癌症患者体内维生素C的水平无一例外都很低。两者联系起来考察,无疑向我们提示着维生素C不容忽视的作用。此外,专家们认为维生素C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能抑制某些化学物质氧化为致癌物;能阻断致癌物的活化;英国的研究人员测定补充维生素C(1000毫克,每日4次,为期一周)前后受试者胃液中诱变剂的活力,发现补充后活力降低近半。
00010. 

其他功能

维生素c对植物的作用
00001. 
维生素C是一种抗氧化剂,能帮助植物抵抗干旱、臭氧和紫外线。维生素C保护植物免受光合作用中有害副作用的侵害。
00002. 
00003. 
维生素C能抗坏血病,故又称抗坏血酸。是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蔬菜及许多生物中的一种重要的维生素,作为一种高活性物质,它参与许多新陈代谢过程。近几年来在植物衰老和逆境等自由基伤害理论的研究中,维生素C作为生物体内对自由基伤害产生的相应保护系统成员之一,更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因此对其含量的测定,可作为抗衰老及抗逆境的重要生理指标,同时对鉴别果树品质优劣、选育良种都具有重要意义。
00004. 

药物作用

维生素C为抗体及胶原形成,组织修补(包括某些氧化还原作用),苯丙氨酸、酪氨酸、叶酸的代谢,铁、碳水化合物的利用,脂肪、蛋白质的合成,维持免疫功能,羟化与羟色胺,保持血管的完整,促进非血红素铁吸收等所必需,同时维生素C还具备有抗氧化,抗自由基,抑制酪氨酸酶的形成,从而达到美白,淡斑的功效。
在人体内,维生素C是高效抗氧化剂,用来减轻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scorbate peroxidase)基底的氧化应力(oxidative stress)。 还有许多重要的生物合成过程中也需要维生素C参与作用。
由于大多数哺乳动物都能靠肝脏来合成维生素C,所以并不存在缺乏的问题;但是人类、灵长类、土拨鼠等少数动物却不能自身合成,必须通过食物、药物等摄取。
00001. 
参与羟化反应。羟化反应是体内许多重要物质合成或分解的必要步骤,在羟化过程中,必须有维生素C参与。
  ⑴促进胶原合成。维生素C缺乏时,胶原合成障碍,从而导致坏血病。
  ⑵促进神经递质(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合成。
  ⑶促进类固醇羟化。高胆固醇患者,应补给足量的维生素C。
  ⑷促进有机物或毒物羟化解毒。维生素C能提升混合功能氧化酶的活性,增强药物或毒物的解毒(羟化)过程。
00002. 
00003. 
还原作用。维生素C可以是氧化型,又可以是还原型存在于体内,所以可作为供氢体,又可作为受氢体,在体内氧化还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00004. 
⑴促进抗体形成。高浓度的维生素C有助于食物蛋白质中的胱氨酸还原为半胱氨酸,进而合成抗体。
00005. 
⑵促进铁的吸收。维生素C能使难以吸收的三价铁还原为易于吸收的二价铁,从而促进了铁的吸收。此外,还能使亚铁络合酶等的巯基处于活性状态,以便有效地发挥作用,故维生素C是治疗贫血的重要辅助药物。
00006. 
⑶促进四氢叶酸形成。维生素C能促进叶酸还原为四氢叶酸后发挥作用,故对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也有一定疗效。
00007. 
⑷维持巯基酶的活性。
00008. 
其他功能
00009. 
⑴解毒。体内补充大量的维生素C后,可以缓解铅、汞、镉、砷等重金属对机体的毒害作用。
00010. 
⑵预防癌症。许多研究证明维生素C可以阻断致癌物N-亚硝基化合物合成,预防癌症。
00011. 
⑶清除自由基。维生素C可通过逐级供给电子而转变为半脱氧抗坏血酸和脱氢抗坏血酸的过程清除体内超负氧离子(O2-)、羟自由基(OH · )、有机自由基(R · )和有机过 氧基(ROO · )等自由基;使生育酚自由基重新还原成生育酚,反应生成的抗坏血酸自由基在一定条件下又可被NADH2的体系酶作用下还原为抗坏血酸。  
00012. 

饮食摄入

维生素C的主要食物来源是新鲜蔬菜与水果。蔬菜中,辣椒、茼蒿、苦瓜、豆角、菠菜、土豆、韭菜等中含量丰富;水果中,酸枣、鲜枣、草莓、柑橘、柠檬等中含量最多;在动物的内脏中也含有少量的维生素C。
每100g食物中VC含量排名(mg)(数据引自《中国食物成分表2012修正版》)
1枣(鲜)243
2辣椒(红小)144
3枣(蜜枣,无核)104
4大蒜(脱水)79
5萝卜缨(白)77
6茎用芥菜(青菜头)76
7芥菜(大叶芥菜)72
8青椒(灯笼椒,柿子椒,大椒)72
9番石榴(鸡矢果,番桃)68
10油菜苔65
11猕猴桃(中华猕猴桃,羊桃)62
12辣椒(尖,青)62
13菜花(花椰菜)61
14红菜薹57
15汤菜57
16苦瓜(凉瓜,赖葡萄)56
17菜节(油菜苔,油菜心)54
18红果(山里红,大山楂)53
19西洋菜(豆瓣菜,水田芥)52
20芥蓝(甘蓝菜)51

吸收代谢

维生素C的吸收
吃入的维生素C通常在小肠上方(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被吸收,而仅有少量被胃吸收,同时口中的黏膜也吸收少许。
从小肠上方被吸收的维生素C,经由门静脉、肝静脉输送至血液中,并转移至身体各部分的组织。
当人吃入维生素C之后,脑下垂体、肾脏的维生素C浓度最高,其次是眼球、脑、肝脏、脾脏等部位。当体内维生素C总储存量小于300毫克时,就有发生坏血病的危险,人体最大的储存量为2000毫克。
小肠的吸收率视维生素C的摄取量不同而有差异。当摄取量在30-60mg时,吸收率可达100%;摄取量为90mg时,吸收率降为80%左右,摄入量为1500mg时降为49%,摄取量为3000mg时降为36%,摄取量12000mg时降为16%。
吸收率除了受到摄取量影响外,也会受到发烧、压力、长期注射抗菌素生素或皮质激素等影响而降低。也因饭后和空腹而有所不同,因个人摄取的差异也有不同。
根据吸收率的大小,维生素C较有效的摄取,以一日三次、餐后马上摄取为佳,而且这样也可预防因高剂量的维生素C所带来的副作用。
胃肠道吸收,主要在空肠。蛋白结合率低。以腺体组织、白细胞、肝、眼球晶体中含量较高。人体摄入维生素C每日推荐需要量时,体内约贮存1500mg,如每日摄入200mg维生素C时,体内贮量约2500mg。
维生素C的代谢
维生素C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转换方式,仍无定论,但可以确定维生素C最后的代谢物是由尿液排出。如果尿中的维生素C的浓度过高时,可让尿液中酸碱度降低,防止细菌孳生,所以有避免尿道感染的作用。
草酸是维生素C的其中一个代谢产物,它的排出量因人而异,平均一天有16-64MG的草酸由尿中排出。一般人担心 过多的草酸会造成结石,其实身体中草酸的含量,除一部分由维生素C代谢而来外,其余大部分是直接从食物中摄取,或是由氨基酸类食物代谢所产生。
由实验得知,即便是摄取高量的维生素C,尿中草酸量并不会因此而增加,因此无须担心维生素C带来结石的问题。
维生素C经由肾脏排泄,所以肾脏具有调节维生素C排泄率的功能。当组织中维生素C达饱和量时,排泄量会增多;当组织含量不足时,排泄量则减少。肝内代谢,极少量以原形或代谢产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大于14μ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注意事项
加热、光照、光照、长时间储存都会造成维生素的流失和分解。寄生虫、服用矿物油、过量的膳食纤维等会妨碍维生素的吸收。

服用禁忌

●维生素C以空腹服用为宜,但要注意患有消化道溃疡的病人最好慎用,以免对溃疡面产生刺激,导致溃疡恶化、出血或穿孔。
●肾功能较差的人不宜多服维生素C。若长期超剂量服用维生素C有可能引起胃酸过多,胃液反流,甚至导致泌尿系统结石。尤其是肾亏的人更应少服维生素C。
●大量服用维生素C后不可突然停药,如果突然停药会引起药物的戒断反应,使症状加重或复发,应逐渐减量直至完全停药。
●维生素C不宜与异烟肼、氨茶碱、链霉素、青霉素及磺胺类药物合用;否则,会使上述药物因酸性环境而疗效降低或失效。
●维生素C对维生素A有破坏作用。尤其是大量服用维生素c以后,会促进体内维生素A和叶酸的排泄,所以,在大量服用维生素C的同时,一定要注意维生素A和叶酸的服用量要充足。
●维生素C与阿司匹林肠溶片合用会加速其排泄而降低疗效。
●服用维生素C的同时,不要服用人参。
●维生素C与叶酸合用也会减弱各自的作用。若治疗贫血必须使用时,可间断使用,不能同时服用。
●乱服药物会损失体内维生素C。如果未经医生允许,乱服药物,除会损害健康外,还会造成体内维生素C的流失。
●维生素C片剂应避光在阴凉处保存,以防止变质失效。
●维生素C不能与虾,螃蟹等甲壳类的海鲜一起大量服用,会产生三氧化二砷(砒霜),以至中毒。(此条为网上流言,其“大量”意为需在24小时内同时服用约50斤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以及200斤左右的海鲜)
●服用维生素C忌食动物肝脏。维生素C易氧化,如遇铜离子,可加速氧化速度,动物肝脏含铜量很高,如在服用维生素c期间食用动物肝脏,维生素c就会迅速氧化而失去生物功能。  

摄入标准

摄入过量

维生素C在体内分解代谢最终的重要产物是草酸,长期服用可出现草酸尿以致形成泌尿道结石。  
过量服用可引起不良反应:每日服1~4g,可引起腹泻、皮疹、胃酸增多、胃液反流,有时尚可见泌尿系结石、尿内草酸盐与尿酸盐排出增多、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溶血或凝血等,有时可导致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每日用量超过5g时,可导致溶血,重者可致命。孕妇服用大剂量时,可能产生婴儿坏血病。

摄入缺乏

抗坏血酸缺乏,丧失了它最重要的功能,即羟脯氨酸和赖氨酸的羟基化过程不能顺利进行,胶原蛋白合成受阻,引起坏血病的发生。早期表现为疲劳、倦怠,牙龈肿胀、出血、伤口愈合缓慢等,严重时可出现内脏出血而危及生命。  
长期维生素C缺乏引起的营养缺乏病称坏血病(scurvy),临床上典型的表现为牙龈肿胀、出血,皮肤淤点、淤斑,以及全身广泛出血为特征。早在16世纪前后,已观察到这种缺乏病的流行。大规模的维生素C缺乏病已少见,但在婴幼儿和老年人中仍有发生。成年人中坏血病较少见,但限制饮食或长期又不吃果蔬者,常会导致维生素C缺乏病。
1.摄入不足
食物中缺乏新鲜蔬菜、水果,或在食物加工过程中处理不当使维生素C破坏等情况导致维生素C供应不足;乳母膳食长期缺乏维生素C,或以牛乳或单纯谷类食物长期人工喂养,而未添加富含维生素C辅食的婴儿,也容易发生维生素C缺乏。
2.需要量增加
新陈代谢率增高时,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婴儿和早产儿生长发育快,需要量增加;感染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创伤等维生素C需要量增加,若食物所供应的维生素C不能满足机体的特殊需求,则可导致维生素C缺乏。
3.吸收障碍
慢性消化功能紊乱,长期腹泻等可致吸收减少。
4.药物影晌
某些药物对维生素C的代谢有一定的影响,如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降钙素、阿司匹林等可影响机体维生素C的代谢,从而导致维生素C缺乏。
另外,酗酒、偏食者也容易发生维生素C缺乏。
人体虽不能合成维生素C,但机体摄取外源性维生素C后,在体内能保持一定量的储存,故即使完全缺乏维生素C供应,亦需经历一段时间才出现维生素C缺乏的症状。
1.一般症状
起病缓慢,维生素C缺乏约需3~4个月方出现症状。早期无特异性症状,病人常有面色苍白、倦怠无力、食欲减退、抑郁等表现。儿童表现易激惹、体重不增,可伴低热、呕吐、腹泻等。
2.出血症状
皮肤淤点为其较突出的表现,病人皮肤在受轻微挤压时可出现散在出血点,皮肤受碰撞或受压后容易出现紫癜和淤斑。随着病情进展,病人可有毛囊周围角化和出血,毛发根部卷曲、变脆。齿龈常肿胀出血,容易引起继发感染,牙齿可因齿槽坏死而松动、脱落。亦可有鼻出血、眼眶骨膜下出血引起眼球突出。偶见消化道出血、血尿、关节腔内出血、甚至颅内出血。病人可因此突然发生抽搐、休克,以至死亡。
3.贫血
由于长期出血,另外,维生素C不足可影响铁的吸收,患者晚期常伴有贫血,面色苍白。贫血常为中度,一般为血红蛋白正常的细胞性贫血,在一系列病例中亦可有1/5病人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4.骨骼症状
长骨骨膜下出血或骨干骺端脱位可引起患肢疼痛,导致假性瘫痪。在婴儿早期症状之一是四肢疼痛呈蛙状体位(piched frog position),对其四肢的任何移动都会使其疼痛以致哭闹,主要是由于关节囊充满血性的渗出物,故四肢只能处于屈曲状态而不能伸直。患肢沿长骨干肿胀、压痛明显。少数患儿在肋骨、软骨交界处因骨干骺半脱位可隆起,排列如串珠,称“坏血病串珠”,可出现尖锐突起,内侧可扪及凹陷,因而与佝偻病肋骨串珠不同,后者呈钝圆形,内侧无凹陷。因肋骨移动时致疼痛,患儿可出现呼吸浅快。
5.其他症状
病人可因水潴留而出现水肿,亦可有黄疸、发热等表现。有些病人泪腺、唾液腺、汗腺等分泌功能减退甚至丧失,而出现与干燥综合征相似的症状。由于胶原合成障碍,伤口愈合不良。免疫功能受影响,容易引起感染。
临床症状
根据病人的饮食情况、典型的临床表现,特别是具有特征性的皮肤出血病变,一般可作出诊断。儿童多见于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若孕妇维生素C缺乏,则新生儿出生后即出现症状。
维生素C缺乏需达严重程度时才出现典型临床症状,临床上一般较为少见,因此实验室检查对于了解机体维生素C储存状态及其缺乏的早期诊断有参考价值。
1.毛细血管脆性实验(CFT,又称束臂实验)
维生素C缺乏,导致胶原蛋白合成障碍,毛细血管壁完整性受到破坏,其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在对静脉血流施加一定压力时,毛细血管即可破裂而发生出血点,出血点数目可反应毛细血管受损的程度。
2.血浆及白细胞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
血浆和白细胞中维生素C浓度测定为目前评估机体维生素C营养状况最实用和可靠的指标。血浆维生素C水平只能反映维生素C的摄入情况,白细胞中维生素C水平反应机体内维生素C的储存水平。血浆维生素C≤11.4μmol/L(≤2.0mg/L)为缺乏;白细胞中的维生素C <2μg/10细胞为缺乏。
3.维生素C负荷实验
维生素C主要经尿液排出,口服维生素C负荷实验可反映机体维生素C营养水平。受试者口服维生素C500mg,收集随后4小时尿作总维生素C测定,如排出量大于l0mg,为正常,如排出量小于3mg,表示缺乏。
4.治疗试验
坏血病用维生素C治疗有特效,可用以协助诊断。  
易缺乏人群
特殊人群,如孕妇,乳母,婴幼儿,老年人。
从事特殊作业人群,如重体力劳动、部队人员、运动员、航空航天、潜水航海、接触有毒物、放射物工作、矿工等。
食物缺乏新鲜果蔬,偏食挑食者。
慢性疾病,严重外伤患者。
消化功能紊乱,长期腹泻者。
生活不规律,或压力过大,抽烟酗酒等。
长期服用某些特定药物、如雌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四环素、降钙素、阿司匹林、矿物油等人群。
维生素C使用范围越来越广,用量越来越大;过量滥用可能将维生素C的功变成过,如体内代谢过程中生成大量草酸,在肾脏易形成草酸盐结石。每日摄入上限为1000mg/d。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膳食参考摄入量(RNI)
成人及孕早期妇女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00mg/d
中、晚期孕妇及乳母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为130mg/d。
维生素C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为1000mg/d  
 

食物来源

食物中的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的蔬菜、水果中,人体不能合成。水果中新枣、酸枣、橘子、山楂、柠檬、猕猴桃、沙棘和刺梨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蔬菜中绿叶蔬菜、青椒、番茄、大白菜等含量较高。  

药物实验

方法名称
维生素C测定—氧化还原滴定法
应用范围
该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维生素C。
方法原理
供试品加新沸过的冷水与稀醋酸使溶解,加淀粉指示液,以直接碘法滴定,计算维生素C的含量。
试剂
1、水(新沸放置至室温)
2.碘滴定液(0.05 mol/L)
3.淀粉指示液
4.冰醋酸溶液
仪器设备:
1、碘滴定液(0.05 mol/L)
配制:取碘13.0g,加碘化钾36g与水50mL溶解后,加盐酸3滴与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用垂熔玻璃滤器滤过。
标定:取在105℃干燥恒重的基准三氧化二砷约0.15g,精密称定,加氢氧化钠滴定液(1 mol/L)10mL,微热使溶解,加水20mL与甲基橙指示液1滴,加硫酸滴定液50mL与淀粉指示液2mL,用本液滴定至溶液显浅蓝紫色。每1mL碘(0.1mol/L)相当于4.946g的五氧化二砷。根据本液的消耗量与三氧化二砷的取用量,算出本液的浓度,即得。
贮藏:置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密闭,在凉处保存。
2.淀粉指示液
取可溶性淀粉0.5g,加水5mL搅匀后,缓缓倾入100mL沸水中,随加随搅拌,继续煮沸2分钟,放冷,倾出上清液,即得。本液应临用新制。
操作步骤
取该品0.2g,精密称定,加新沸过的冷水100mL与稀醋酸溶液10mL使溶解,加淀粉指示液1mL,立即用碘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在30秒内不褪,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记录消耗碘滴定液的体积数(mL),每1mL碘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806mg的C6H8O6。
注1:“精密称取”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精密量取”系指量取体积的准确度应符合国家标准中对该体积移液管的精度要求。